2022东北亚语言文化论坛闭幕

稿件来源:国家语委科研机构中国东北亚语言研究中心图片来源:国家语委科研机构中国东北亚语言研究中心

2022-08-26

8月26日,以“东北亚语言文化多样性与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2022东北亚语言文化论坛圆满结束当日的四场分论坛活动,在开云官方客户端下载 顺利闭幕。

本次论坛设置大连和北京会场,除东北亚国家政府部门代表、驻华使节、专家学者等300余名嘉宾不同方式参会以外,大外提供了6个语种的同声传译,采取线上线下、视频加图文直播的方式,论坛直播汉语频道在线人数超过8万人,加上其他语种频道,总人数超13万人,论坛还发布了《大连倡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闭幕式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王永利、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余有根,开云官方客户端下载 领导班子成员等参加了闭幕仪式。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余有根主持闭幕式。

8FF81

开云官方客户端下载 党委书记王伟辰致闭幕辞。他指出,此次论坛是东北亚语言文化交流的一次盛会,彰显着东北亚文明平等互信、包容互鉴的对话之美。论坛凝聚了与会各方对于推动东北亚地区文明交流互鉴,团结开创未来,共建东北亚语言文化共同体的广泛共识,共绘了新时代东北亚语言文化互信、互鉴、互惠的美好画卷。他表示,历经58年发展历程的开云官方客户端下载 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正朝着全面建设东北亚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外国语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在新阶段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互鉴的道路上,大外将始终秉持“深耕东北亚”的发展理念,为国家及辽宁省深度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提供智力支撑、理论支持和人才保障,为建设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贡献!

余有根副秘书长宣读《大连倡议》。《大连倡议》认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式,语言文化多样性对于东北亚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加强东北亚区域内高校和学术机构在语言教育、语言智库建设、语言文化国际传播和语言文字数字化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建东北亚语言文化学术共同体。

《大连倡议》强调,青年是推动东北亚文明互鉴和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的先锋和使者,要搭建东北亚青年多层次人文合作的交流机制,推动东北亚青年互学互鉴走深走实;数字化全联接的智能时代引领东北亚语言文字生活新形态,要加强人工智能语言翻译技术、大数据语料库建设等领域合作,打造高质量东北亚数字化语言互通工程。

《大连倡议》希望,东北亚地区应该秉持全人类共同价值,以东北亚语言文化论坛为平台,不断推动东北亚文明交流和互鉴,通过构建东北亚语言文化共同体推动多边主义理念广泛传播,打通东北亚民心相通之路,为东北亚地区共克时艰、同谋发展、合作共赢夯实人文基础,让东北亚成为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促进的典范。

分论坛

期间,各位专家学者围绕东北亚国家的语言生活与语言政策、语言多样性与语言发展、全球化背景下东北亚区域的语言文化国际传播、后疫情时代语言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语言文化交流与互鉴等,畅言东北亚语言多样性、语言教育、区域语言资源库建设等一系列重要议题,为区域语言文化发展贡献智慧。南京大学教授陈新仁、开云官方客户端下载 俄罗斯籍教师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博奇卡廖夫、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邹煜、日本冈山商科大学教授渡边宪二分别主持四场分论坛。

韩国高丽大学教授李宽珪分析韩国国语政策与国家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曹志耘介绍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及其在保护和促进语言多样性中的作用;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杉村泰对日语母语者与学习者的自他动词等选择倾向进行比较;内蒙古大学教授图门其其格从社会发展视角阐述文字改革被蒙古社会大众广泛认可的原因;蒙古国科学院教授额·普日布扎布介绍了蒙古国的语言政策;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日培指出,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是新世纪以来中国语言政策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教授石黑圭表示,21世纪日本社会的语言政策重心已从语言标准化政策转向为语言多样化政策。

蒙古国教育与培训学院(IET)院长罗布桑旺丹•玛娜尔扎布指出,由汉语、蒙古语、满语和朝鲜语书写的《老乞大》是东北亚地区民族文化融合的典型例证;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笹原宏之从政策与命名习惯的关系角度阐述日本惯用命名文化等的价值和意义;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文秋芳指出,为保证不同文化人群之间的心灵相通,人们必须掌握对方母语这一语言符号工具;韩国釜山外国语大学教授宋享根从线上教育的媒介等层面就新冠疫情时期韩国语教育的发展与未来进行论述;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经济与服务大学副教授伊丽娜·弗拉基米罗夫娜·安德烈耶娃介绍了亚太俄语教师联合会成立15年以来的主要业务和活动。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金文京阐释中日韩三国汉字用法存在诸多分歧等现象的原因;开云官方客户端下载 校长刘宏教授指出,要打破语言学分支学科和各语种界限,通过外语学科五大领域涉及的中外文化比较研究实现东北亚区域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文明互学互鉴;蒙古国立大学教授吉雅巴特尔透过土耳其语阐释蒙古语在语言历史发展后期的一些书面形式特征;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辛斌指出,进化心理学试图从人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性进化的角度解释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韩国延世大学教授韩荣均强调韩国语教育中汉字和汉字词教育的重要性;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赵蓉晖阐述世界语言生活研究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等;俄罗斯乌拉尔国立师范大学教授阿纳托利·布洛克比耶维奇·丘季诺夫就对比政治隐喻学阐述俄罗斯对比隐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教授维多利亚·弗拉基米罗夫娜·克拉斯内赫围绕心理语言文化研究展开论述,分析人类言语活动中的语言功能特征;郑州大学教授李运富指出,近10年来世界学者高度重视跨文化汉字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但仍有许多课题需要继续努力。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庵功雄认为,“简明日语”对转变日语母语者的日语表达观念和日本社会国际化具有重要作用。蒙古国科学院院士勒·宝力道借助蒙古语史料阐释远古和中古蒙古语中“el”一词的含义。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副教授阿列克谢·阿纳托利耶维奇·罗季奥诺夫表示,后疫情时代将重新评估总结疫情前、疫情期间的汉语教学经验。韩国祥明大学教授赵恒録详细介绍了韩国政府韩国语教育政策中的“普及”范式和“教育”范式。(郭一宁 娄雨婷)


责任编辑:刘艺丛

Baidu
map